今天是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欢迎光临本站
1引言
序号
|
规格
|
导体重量
|
不同伏级电缆重量及铜导体所占比例
|
||||||||
6/10
|
8.7/10
|
26/35
|
|||||||||
电缆总重
|
比例%
|
护套厚度
|
电缆总重
|
比例%
|
护套厚度
|
电缆总重
|
比例%
|
护套厚度
|
|||
1
|
300
|
2719
|
3559
|
76.4
|
2.0
|
3712
|
73.2
|
2.1
|
5493
|
49.5
|
2.5
|
2
|
400
|
3477
|
4439
|
78.3
|
2.1
|
4606
|
75.5
|
2.2
|
6692
|
52.0
|
2.6
|
3
|
500
|
4421
|
5508
|
80.3
|
2.2
|
5688
|
77.7
|
2.3
|
7114
|
62.1
|
2.8
|
4
|
630
|
5718
|
6943
|
82.3
|
2.3
|
7138
|
80.1
|
2.4
|
8654
|
66.1
|
2.9
|
5
|
800
|
7423
|
8823
|
84.1
|
2.5
|
9013
|
82.4
|
2.5
|
10646
|
69.
|
3.0
|
序号
|
产品质量缺陷
|
原因分析
|
过程控制及措施
|
1
|
护套赶皱
|
挤出时在第一道过线轮时未及时冷却或冷却不够,护套未冷却定形,电缆自重下坠在过线轮上方赶皱。
|
电缆挤出后及时调节水量进行冷却;加长出模口后的水槽及充分利用好最后一段水槽;呈阶梯型调节合适的过线轮高度。
|
2
|
拉破、破口
|
均化段与模口温度过高产生指甲而护套拉破;压缩段、均化段温度过低物料塑化不良,有冷料;护层表面冷却不够,电缆在线盘底部相互搓动与不平整的侧板或底板摩擦造成破口。
|
降低螺杆转速与模口温度;针对不同厂家的材料适当调整挤出塑化温度;充分对电缆表面进行冷却,选择平整、光滑的盘具;对长度较长的大截面(3002及以上)单芯电缆选择专用铁盘收线后经检验合格在由处理组二次倒在铁木盘上。当排线到盘具侧边时要形成一个向中心的排线角度。
|
3
|
焦粒籽籽
拉丝毛糙
|
预热保温时间长、温度高;
机头联接处、分流槽及滤网有焦料;挤出温度偏高,PVC材料部分分解;PVC材料热稳定性能差,含挥发性助剂多。
|
预热保温时间2.5h、185℃;定期清理机头和螺杆,挤出机身余料;降低螺杆转速与模口温度;对不同厂家的材料有针对性改进挤出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PVC材料。
|
4
|
冷料疙瘩
|
压缩段、均化段及模口挤出温度过低,物料塑化不良;预热保温时间不够,温度不均匀。
|
针对不同厂家的材料调整挤出工艺参数;可适当提高压缩段、均化段及模口挤出温度;预热保温时间2.5h、185℃。
|
5
|
剖面气孔
|
PVC造粒时抽真空效果差;PVC材料热稳定性能差,含挥发性助剂多;雨水季节材料易受潮;加料段温度偏高;模具选配不当,压力小。
|
挤出造粒时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并妥善储运物料;充分预热干燥或搅拌除湿物料;降低螺杆转速,减小剪切热量;降低加料段及模口挤出温度;采用半挤管式,增大模间距离。
|
6
|
护套表面变形
|
挤出时电缆生产速度过快,冷却不充分,水槽最后一段未利用,收线盘具底部不平整;电缆自重大,收线时相互搓动。
|
适当降低挤出速度,尽量不要电缆在地面盘绕;充分利用150挤出机各段水槽进行冷却,利用吹气装置解决电缆表面水迹问题;选择光滑平整无变形的盘具,加强操作人员的排线质量与责任心,产品排到边或盘底时按工艺员的技术要求采取措施。
|
7
|
护套自然充气松套
|
因产品交货急,挤制交联绝缘后未充分冷却,摆放时间短,屏蔽后就挤护套进行封头。在此过程中绝缘存在自然交联,会释放出部分挥发性气体。
|
挤制交联绝缘后摆放3~4天;挤制护套后摆放2天,同时注意摆放天气;采用排气式封头帽进行封头后基本能解决护套自然充气松套的问题,但是生产成本明显会增加。另外可在屏蔽后绕包一层无纺布,一是避免放线时铜带损坏,二是隔离护套直接与屏蔽接触,中间形成一定的间隙。
|